孩子们,别再下河救人了

今天的新闻特别让哥心痛。

6月21日,重庆市潼南区米心镇的一群小学生相约到河滩玩耍,期间1个孩子不慎失足落水,旁边7个孩子前去施救。

没想到,孩子们相继落水,8人全部溺亡。

真是怕什么来什么,常年夏至过后,都是儿童溺水的高发期。

每一个溺亡的孩子都是整个家庭刻骨铭心的痛。

上周六的“底流新闻”里哥还提到,江西新余对全市四年级学生开展免费游泳教育。

理由很直接,让孩子们都学会游泳,从源头上遏制溺水事件的发生。

结果有哥迷说,会游泳也没用,淹死的都是会水的。

善水者溺只是个寓言,类似于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,没有什么实际意义。

而且不会水就能阻止孩子下河游泳了?

每年入夏,哪个学校不是三令五申?谁家爸妈不是耳提面命?

但是呢,孩子爱玩水是天性,偷偷摸摸的要去,成群结队的更要去。

一句简简单单的“不许去河里游泳”,就是很多家长教育孩子的全部。

说到底,大伙把儿童防溺水想的太简单了。

说几个触目惊心的数据。

2018年,世界卫生组织发布《全球溺水报告》,全球每年约有372000人死于淹溺,意味着每天每小时有40人因淹溺而丧失性命。

据不完全统计,我国每年约有57000人因淹溺死亡。就拿这次发生悲剧的重庆来说,在2017年就有超过300个孩子溺亡。

在我国,绝大多数报告儿童走失的案件,最后查实溺亡的占比非常高。

溺水是1—14岁儿童的第一死因。

(via@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)

事情和后果都很严重,家长应该怎么办?

首先,从重庆这起悲剧出发,遇到同伴落水千万不要自己去救。

人在求救的情况下会非常慌张,无形中给施救者造成很大麻烦。

水性再好,呛个几口水立马开始头晕,体力下降的速度远超你的想象,慌乱和恐惧也比你想象中的更骇人。

再加上各种意想不到的突发情况,别说身体弱小的孩子,水下救人的危险很多大人都预估不到。

不是哥吓唬大家,救人反溺亡的例子比比皆是。

青春期的孩子往往勇敢且正义,家长要准确的告诉孩子,不跳下水救人并不是“自己不够朋友”。

见义勇为和当个好孩子,远没有保护好自己的生命重要。

正确的做法是,要么丢给落水者触手可及的救援工具,要么大声呼喊大人。

除此之外,你什么都做不了。

(via@会飞的鱼)

虽说如此,事情没发生在自己身上,大多感受不到疼。

要是自己孩子溺水了呢,怎么判断?

现实中的溺水,远没有电影里那么有戏剧性,你甚至听不到孩子的挣扎和呼喊。

眨眼的功夫,孩子就沉下去了。

家长要注意一点,孩子溺水最明显的一个特征是身体是垂直的,而且眼神呆滞。

如果觉得判断困难,可以更直接一点,孩子玩水时会发出声音,如果发现孩子安静无声时就该去看看怎么回事儿了。

孩子静悄悄,做家长的就要上点心。

孩子溺水了如何去救?

如若身边没有专业人士,也没有游泳圈之类的漂浮物。

情急之下非救不可,如果自己水性还可以,记得脱掉外衣外裤从后面救人,必要时刻甚至可以把溺水者打晕。

除此之外,平时还可以教孩子一种“水母漂”的姿势等待救援,保留体力。

落水者要先憋住气,像水母一样弯下身躯,双手抱胸,把自己的身体蜷缩成一个“冬瓜”,然后感觉自己的后背慢慢浮出水面时,双手再缓缓张开,用力向下压水,同时把头抬出水面呼吸。

千万切忌胡乱扑腾,消耗体力,保持镇定最关键。

都落水了还让孩子保持镇定是不是太难了?

去年,湖南衡阳的一个四年级小姑娘落水,头枕着书包教科书般的自救方式让人惊叹。

事后小姑娘自己说,当时想起家长的叮嘱,落水后乱动会加速下沉,所以在水中极力保持镇定,把浮起的书包枕在头下,放松身体。

孩子的世界远比成年人简单,你怎么说他怎么做,关键时刻很可能救命。

有些民间的公益组织开始自发的进行防溺水宣讲,效果很好,上过课的学校溺水事故下降了90%。

哥觉得我们应该把游泳、消防、急救这些技能的培训,变成我们日常的教育。

把儿童防溺水变成一项必修课,某种程度上,他们比语数外更重要。

上一篇:
下一篇:
document.write('')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