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坏了!坏了!”
骑车找错路,菜汤溢出餐盒,迟到10多分钟,最后还走错了单元门……
第一次体验送外卖,记者就全方位演砸了。
“你这情况妥妥是个差评。”
说话的人叫常凯,山西人,90后。小伙子个头不高,看着很敦实,憨憨的圆脸上长着一双小眼睛,一说一笑,见到生人总是特别客气,喜欢“哥啊姐啊”地打招呼寒暄。
记者体验的送餐工作,是常凯的日常。像这样的活儿,他每天要完成30多次,一个月下来能跑800多单。区别在于,他既不会撒汤,也不会迷路,还特别准时。
每天都忙得脚打后脑勺,是常凯的常态。除去吃饭和睡觉时间,他一天要在路上奔波10多个小时,从上午9点一直忙活到晚上8点。
“弄好了一天能赚个三四百块,只要能吃苦,这行的收入还挺可观。”
现如今,常凯已是所在外卖平台的“黄金骑士”,在自己负责的“片区”轻车熟路,有时甚至不用开导航就能把餐送到。然而,刚来北京时,常凯也常常找不着北,也体验过什么叫“我太‘南’了”。
时间催得紧,工作压力大,风吹日晒雨淋,吃饭的时间更是没法固定……“有时因为不可控的因素配送超时了,不理解的顾客会给差评,好几单就白干了。”常凯无奈地摇摇头。
有一回,常凯给一位住在24楼的顾客送餐,电梯坏了,只能一层层爬上去。好不容易到了顾客家门口,配送时间已超时,订单被客户拒收了。无奈、无助、委屈夹杂着愤怒……回到家中,常凯一口气吃掉了这份标价几百块的“大餐”,蒙头睡去。
“当时感觉很委屈,真的不想干了。人心都是肉长的,为啥就不能理解一下呢?”走在大街上,常凯心中五味杂陈。然而,一个个擦身而过的外卖小哥让他慢慢平复了下来。
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易,却都为生活打拼着,不能太脆弱了。”回首往事,常凯觉得这顿饭吃得挺值。
调整好心态,常凯再次上路了。随着对周围商家和路线越来越熟,送餐也越来越得心应手。1年来2万多公里的送餐距离,记录着奔波辛劳,也记录着人情冷暖。
“走的路多了,就会发现大部分人还是挺理解、尊重我们的。”一年中,常凯遇到过很多暖心的人,经历了很多感动的事:天冷时被顾客送过热饮,过年送餐时还收到了一个大叔给的红包……
与很多外卖小哥努力“赚钱+攒钱”的想法不同,常凯会留出一部分钱给自己心中的“诗和远方”。靠着送外卖赚的钱,他买了一台近万元的单反相机和一堆摄影类书籍,不忙的时候,总会拿着相机到处转转,四处拍拍,还到过俄罗斯、泰国拍美景……
在常凯跟记者分享的得意之作中,有各地的美景,还有几张记录骑手们酸甜苦辣的黑白照片。
快递员头枕手臂在摩托车上睡着了。常凯 摄
“为什么选择黑白色?”记者有些不解。
“我也说不清,就是想反映最真实的我们,有责任,有理想……”常凯说,私下里自己也会和其他骑手们凑在一起拉拉家常。他们中的许多人跟常凯一样,来自小县城或农村,在大城市里孤身一人奔忙着。
“送餐这么长时间,其实真不奢求什么,就希望顾客的收货地址别留错,电话能及时打通,多一分理解,少一分差评就很满足了。”拎着刚出锅的外卖,常凯一路小跑着跨上了电动车。
城市的夜晚,万家灯火。送完当天最后一单,常凯回到了自己位于北五环外的小屋,忙碌的一天结束了。“只要你朝着阳光努力向上,生活便会因此变得单纯而美好。”常凯在朋友圈里写道。
出品:陈凯星 周亮
策划:齐慧杰
监制:曹晓轩
文字记者:李瑜 邬金夫
视频记者:邬金夫 席玥
视频剪辑:陈韵巧
为认真生活的人点赞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