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常辰哲
声明:兵说原创,抄袭必究
对渣滓洞、白公馆革命者的营救行动失败,是解放战争史上一个重大遗憾。
这300多位熬过长期残酷狱中生活的光辉勇者,却倒在新中国成立后、重庆解放的前夜,在11.27屠杀之夜殉难倒下——这距我军11.29进军重庆只隔两天。
历史上,对被捕同志的营救一直是极为重要的工作。许多曾被蒋氏当局关押的同志被营救成功,减少了损失。毕竟最重要的,永远是人。
那么,为何重庆的营救行动失败,最终酿成了一大损失,至今仍有影响?
我们把营救行动的时间线梳理一下。
(一)1949年8月,距大屠杀3个月
蒋氏令毛人凤飞抵重庆,亲自部署屠杀工作,名曰“清理积案”。
渣滓洞特务头子徐远举后来被捕时交代,毛人凤部署时说:“过去因杀人太少,以致造成整个失败的局面。”
毛人凤对徐远举交代:“上头(指蒋)只是要将杨虎城杀掉。你们可将过去所逮捕的所有人,择其重要者先杀掉一批。”
可以看出,在蒋氏“杀人太少”的指导下,毛人凤进一步将范围扩大了。
(二)1949年9月6日,距离大屠杀两个半月
杨虎城将军及幼子杨拯中、杨拯贵,秘书宋绮云、徐林侠夫妇及幼子宋振中,被秘密杀害于歌乐山的戴公祠。
为防止枪声引起狱中革命者的警觉,杨虎城刚进门,即被捂住嘴巴,用匕首刺死,遗体用硝水毁灭。
这位号召抗战,而后被关押了12年之久的爱国将军,他倡议的抗战,自己没能参加,抗战胜利的欢庆,也没有享受到。
同时,还有年仅8岁的宋振中——小萝卜头,同样被匕首刺死。
(三)1949年10月,距离大屠杀还有一个半月
狱中的革命者们感觉到了危机。
关在白公馆的爱国将领周从化认为:“……如果有人带信出去,并且领路和说明情况,就可以有相当武装力量突袭中美合作所,解放白公馆和渣滓洞,保全几百个干部……”
渣滓洞和白公馆,是军统绝密地点。他们被关在这里,外界却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个监狱存在,更不用说组织营救、有人带路了。
狱中的领导者陈然、刘国鋕等人研究决定,让罗广斌去“自首”,争取能被释放出去,赶紧告诉组织,派人攻打监狱营救。
罗广斌起初并不愿意,坚持了这么久,为什么要先投降呢?谁愿意在众目睽睽之下当叛徒?
最终,大家说服了他:“我们不仅要能为革命贡献生命,而且还要要求忍辱负重。”其他人为罗广斌“投敌”的情况作了证明。
(四)1949年10月26日,距离大屠杀还有一个月
陈然、王朴、雷震等10人,被公开枪杀于大坪刑场。
风华正茂,时年26岁的陈然,写下《我的自白书》
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,
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,
我不需要什么自白,
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!
人,不能低下高贵的头,
只有怕死鬼才乞求“自由”;
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?
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!
……
陈然最惊天动地的,就是出了“白宫版”的《挺进报》。即在从看守口中听说我军胜利进军的消息后,在一张香烟纸上写上几句话,然后写下报题:《挺进报》第一期,白公馆出版!
白公馆挺进报,就用香烟纸在牢房里流传了好几期。通过黄显声将军偶尔得到的报纸消息,用香烟纸做的挺进报,在监狱传播逐步胜利的消息。
大家看着一两句话的“报纸”,越发的坚信胜利的到来。
这就是革命者的胆识和意志,哪怕被你关着,宣传工作也要做到你眼皮子底下。
枪决之时宣读名单:“陈然……《挺进报》负责人”“成善谋,《挺进报》电讯负责人。”
陈然与成善谋的目光迅速碰到了一起,这两位同是《挺进报》的主要成员,因为一直以来的地下工作,多年从未谋面,竟然在刑场上才真正知道各自的真实身份,是谁也没有想到的奇巧之事。
于是,他俩戴着铁镣直奔对方,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。两个熟悉的陌生人,享受了一分钟的初识之后,共同赴死。
(五)1949年11月10日,距离大屠杀还有17天
时间越来越紧迫。
有人听到了特务的谈话,“外面那3个大坑挖得差不多了”。
大家心里都明白,这3个大坑是做什么用的。
终于,大家将罗广斌出狱后的联系方法、突袭营救方案和时间都确定下来,已经到了10日。即便出得去,也没时间找人营救了。
这个方法失败了。
(六)1949年11月14日,距离大屠杀还有不到两周
又有一批革命者被杀害了。这一次是31人,被枪杀于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内的电台岚垭。其中就有江竹筠。
这位丈夫牺牲、儿子失散的江姐,留下给孩子的一封信后,年仅29岁被杀害。
(七)1949年11月19日,距离大屠杀还有8天
这时,狱中革命者们最关键也是最后一次求救信发出了。
“闻所内传说即将结束,除17人决定释放外,其余还有第三、第四批或将处决,每个人都笼罩着死亡的阴影。蓝先生归来又带给我们一线生的希望。妹,这就全靠你与朋友营救我们的努力了。第三批传命令已下,可能周内办理!!!”
信是地下党重庆妇委书记胡其芬写的,白公馆、渣滓洞两座监狱内的300多条坚强的生命,全寄托在这封信上。
(八)1949年11月21日,距离大屠杀还有7天
化名“蓝先生”的看守黄茂才,偷偷带给地下党员况淑华。况淑华马上转给地下党沙磁区工作组负责人刘康。刘康才得知大家被关在渣滓洞和白公馆。
22岁的刘康终究是太年轻。他急得辗转反侧,立即将此信复写三份,一份转交给川东地下党负责人,要求尽快派人商量营救方案。同时立刻筹集经费组织营救。
一方面加强上层统战,争取拖延屠杀时间;另一方面是武装劫狱。
地下党找到准备起义的蒋军师长,要求攻打监狱,被拒。理由是:“守备监狱的是内政部警察第二旅的人,武器装备太强。”
(九)1949年11月22日,距离大屠杀还有5天
第二野战军突破白马山防线,直逼重庆。
特务抓紧部署屠杀。
(十)1949年11月23日,距离大屠杀还有4天
原川东和重庆地下党派人前来与刘康商量对策:
由原川东地下党和重庆的同志加强上层统战策反工作,刘康负责武装营救。
营救方案最终得以确定下来。
(十一)1949年11月24日,距离大屠杀还有3天
我军总攻重庆,重庆解放就在几天之内。
特务办公室换了大灯泡,昼夜加班,焚烧文件材料。革命者们很高兴,估计敌人要撤退了。
(十二)1949年11月25日,距离大屠杀还有2天
营救最关键的,是要有人带路进山。两座监狱在歌乐山里藏得很深,曲折崎岖,多年来一直被军统封锁。唯有找人带路,才有可能进山找到渣滓洞究竟在哪里。
蒋军二十四兵工厂厂长熟悉地形,是带路人首选。刘康在11月25日亲自去找厂长,路上碰上了,但当时不方便说话。只有决定27日晚再去造访。
刘康与最后的希望擦肩而过了。
(十三)1949年11月26日,距离大屠杀还有1天
终于,参加武装营救的人员基本组织好了。
人员的主力,是弹子石的警察学校学生中的团员,担任白市驿守机场的连长王正修(我地下党员)和江北十区区长陈秉国(已决定起义),借枪出来,分发武器;
周凯(我党党员)本是川南军阀牟瀛洲手下的一个连长,行伍出身,愿意指挥。
(十四)1949年11月27日,大屠杀当天下午
刘康和杨子明(川康特委重庆城区特支成员)等开会研究各方面情况,还有一些事情未落实好,营救方案不能马上实施。
与此同时,屠杀者已经陆陆续续赶到杨家山。
下午3时,徐远举下达屠杀密令,各人进行准备;
5时,举行会餐,人人宣誓“绝对保守秘密”。徐远举向刽子手们承诺:事成之后论功行赏,发给金条和经费,预备潜伏。
6时许,刽子手们兵分两路:一路赶往白公馆,一路赶往渣滓洞。
之前的3个大尸坑已经挖好。
(十五)1949年11月27日夜,大屠杀开始
后半夜刘康起来上厕所,看见歌乐山红了半边天,当即痛苦直跺脚。
歌乐山里,火光下枪声和口号声已经响成一片。
当晚前半夜下起雨,渣滓洞里的人们扭了会秧歌刚睡下,没多久特务就开始提人,连着提了两批人,大家睡意全无。
深夜一两点,特务们突然走进一间间牢房:“起来,起来,办移交了,各人把衣物都带上。”所有人都被集中在楼下的8间牢房内。
有人警惕地问了句:“把我们移交给谁?”“移交给警备司令部。”
情况有些奇怪,但难友们只有等待。
此时门外,特务已经手持冲锋枪对准门口。
一声幸存者永远难以忘记的哨响,冲锋枪开始扫射。
写出求救信的胡其芬第一个喊出最后的战斗口号,随即骂声口号声响成一片。
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的胡作霖扑向牢门,用身体挡住敌人的机枪眼。
出身于书香门第的何雪松高喊:你们这些强盗也活不了多久了!
陈作仪被敌人打中了脚,他直接站起来吼了一句:“不要打脚,我起来你们打头好了!”
这是何等的勇气和信仰,才会在临死时喊出“你们打我头!”
被杀的还有爱国将领,率领沈阳公安局打响九一八沈阳抵抗第一枪、东北义勇军的最早组织者黄显声将军。
更多的人冲向了“逃生墙”。
渣滓洞逃生墙。歌乐山连续降雨,曾将这面墙冲垮,看守们命令革命者去修补。革命者们在修补时,用自己衣服里的烂棉花和在泥土里,使其牢固性降低。屠杀之夜,大家冒着弹雨一起将这面墙推倒,只有极少数人在机枪扫射下逃出。
幸存者们攀着墙上缺口往外爬,墙哗啦啦地塌,缺口越来越大。尚未完全撤走的特务发现了火光中人影晃动,高喊“跑了,跑了!”立即扫射,又倒下了一批人。
白公馆生还的19人,再加上渣滓洞脱险的15人,以及身中三枪未死、从尸坑中爬了出来的谭谟,大屠杀中就只有这35人活了下来。
川西特委委员车耀先的二女儿车毅英回忆:
“白公馆里人去楼空,渣滓洞的余烬还在冒烟。渣滓洞楼下的8间牢房里堆满了烧焦的尸体,没有头,没有足,只有一块块焦黑的躯体。围墙的缺口处、房前屋后、厕所内,另有20多具尸体躺在那里。松林坡上三个大坑,里面尸体枕藉,血水横流……”
歌乐山已是号啕一片,人们听到“在渣滓洞杀了人”,方才得知歌乐山上有这么个杀人魔窟存在,纷纷上山寻找亲人尸首,残垣断壁,一片焦黑的尸体,哪里还找得到?
英烈们倒下的第二天,11月28日,我军主力部队由重庆西侧渡江成功,长驱直入。
当天晚上,在激战56小时后,我军终于攻下南温泉,打开了重庆南大门。
但是,屠杀到了29日仍在继续,关押在重庆“新世界监狱”的32名革命者,被分三批押往松林坡。
那时,距离重庆解放仅差几个小时。特务行凶后,连尸体都来不及掩埋,便仓皇逃走。
11月30日,重庆解放。
1949年12月1日,我军冲进了渣滓洞、白公馆。
刚刚经历了与胡宗南部队和罗广文残部的生死厮杀之后,那些流血不流泪的战士们,此刻也失声痛哭:“我们来晚了!我们来晚了呀!”
这是历史上何其遗憾的一幕!
他们都是最赤诚的一批人,他们的牺牲,是重大损失!
两三天后,从大屠杀中侥幸脱险的人们跑回歌乐山。
罗广斌做的头一件事,就是带着大家冲进白公馆,冲进平二室牢房,撬起屋角的一块木地板,五星红旗还在。那是狱中难友们听说新中国成立后,用被面、草纸和饭米粒制作成的红旗。攥着它,几个人抱头痛哭起来。
如果当时况淑华接到信后,立即把信看完,留住看守黄茂才,由他当向导……
如果信能早一点送出来,就不会时间太紧。别看只组织20多人,枪支等武器不能提前集中,必须人枪分离,接着小范围集中,最后才是劫狱前大集中,这都需要足够的时间。如果能早两天……
如果我军攻击速度还能再快一点……
如果当时没有对蒋氏抱幻想,认清他们的残酷本质,早做好武装劫狱的准备。
那么6名儿童烈士:13岁的蒲小路,8岁的杨拯贵(杨虎城将军之女),3岁的王小华,1岁零3个月的卓娅(小说《红岩》中的“监狱之花”),1岁的王幼华,9个月大的苏菲娅,就能摆脱出生以来即在监狱里的阴影,在新中国的阳光下成长了吧。
在牢里痛苦折磨了十多年,眼看着自己的部队已经打到跟前,随时都可能迎来解放,却要在这拂晓时分被推上刑场,这是多么残酷的事!
革命者对于屠杀者:我学历比你们高,我精神比你们坚定,我前途比你们光明,我地位比你们崇高,我事业比你们光辉,我们军队马上就要打过来,我们就要迎来好日子,可是却在此刻要被你们屠杀。
这就是无数革命者的悲愤之处。
这也是历史的遗憾。
面对如此残酷,从容不迫、慷慨赴死,又需要何等坚定的信念,何等无私的襟怀,何等无畏的勇气!
革命者们在狱中凭想像制作的五星红旗。他们在狱中至死只知道国旗是“五星红旗”,却不知道国旗的真正样式。
我们每天看到的国旗,是他们至死渴望能真正看一眼的。
对于那些被关押十多年的革命者来说,哪怕看一眼国旗,这是多大的奢望啊!
枪声中,口号声,国歌声响成一片。
他们渴望革命胜利,渴望在新中国里过上哪怕一天日子也好。
你可知道,今日之新中国,是多少人无比向往,而又可望不可及的啊。
但是他们坐牢十多年,仅差两天,却从坚强的生命变成了墙上的照片,和一个个空相框。
这也是革命者的悲壮之处:他们播种,却不收获。他们为新中国奋斗终生,却在新中国成立、辉煌大幕拉起之时,衣衫褴褛,默默消失在历史舞台。
他们让我们明白:共和国大厦是哪些人在支撑。
这是历史的遗憾。
他们在烈火中永生。
【深耕战争史,弘扬正能量,兵说欢迎各方投稿,私信必复】
"